12月22日,《中國社會科學報》國家社科基金專刊刊登了我校外語學院劉略昌教授的文章《新西蘭毛利文學: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該文是劉略昌主持的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新西蘭毛利英語小說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主要從毛利人和毛利文化是殖民化的產物、城市化進程為毛利英語文學出現鋪平道路、毛利作家植入了非歐洲的經歷以表達毛利人的想象三個維度入手,論述了新西蘭原住民毛利人文學的歷史轉型及其文化價值和社會意義。
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刊是全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辦公室與主流媒體《光明日報》和《中國社會科學報》聯手打造的欄目,旨在發揮國家社會科學基金示范引領作用,宣介優秀研究成果,團結凝聚廣大專家學者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專刊主要面向國家社會科學基金各類項目的承擔者進行征稿,對所登文章具有較高要求:除“觀點鮮明、條理清晰、文風樸實、語言精練、可讀性強”,還需具備“突出學理、人文性、思想性和原創性,體現國家水準”。
近年來,在力爭建設成為特色顯著的一流理工科大學的征程中,外語學院不斷開拓思路、整合資源和調整布局,依托與上海公共外交協會協會成立的上海公共外交研究院,把區域國別研究作為未來新的學科增長點。國家社科基金專刊刊發的“新西蘭毛利文學:從口頭傳統到英語文學”及結項等級良好的國家社科基金“新西蘭毛利英語小說研究”是我校人文學科發展取得的重要成果,對我校未來深入開展新西蘭研究乃至整個區域國別研究具有一定啟示意義。
【相關】
成果鏈接:http://www.nopss.gov.cn/n1/2020/1222/c432610-31975251.html
供稿:外語學院